特色库 >>> 东北亚特色库 抗战特色库 近现代报人特色库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人物 特色库相关记录10619条 . 查询时间(3.531 秒)
陈豪人(1907—1940)(图)     陈豪人  抗日战争  百色起义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11/25
陈豪人(1907—1940),原名陈昭礼,又名陈导民,福建福州人。福建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百色起义的领导人之一。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福州地委书记(另一说特委书记)、中共闽北临时特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1929年夏被中共中央派往广西,在广西省政府任机要秘书。百色起义后,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和第二○师政治委员。1931年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后留在中...
孙谦(图)     孙谦  抗日宣传工作  电影文学剧本  戏剧由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孙谦,1920 年生,山西省文水县人。幼时家庭贫困,只读了4 年乡村小学。1937年5月考入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山西新军,在决死2纵队和政卫队当过战士、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1938 年春,调到“黄河剧社”搞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在晋东南民革 艺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十二月事变”中,随军由晋西南转移到晋西北地区。1940 年秋,随剧社赴延安,先后入鲁迅艺术学...
朱丹西(图)     朱丹西  创作话剧  电影剧本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朱丹西,1913年生,北京人。原名朱丹。1938年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赴晋绥,任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副社长。从事编剧、导演工作,创作话剧《鞋中谜》、《旧恨新仇》、《回头是岸》,快板剧《南京与重庆》,秧歌剧《边村恨》(与孟贵 彬合作);导演话剧《重见天日》等。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云南人民艺术剧院 院长。
冯锡藩     冯锡藩  经济效益  支援前线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冯锡藩,1905年生,山西省临县万安里村人。1926 年毕业于太原阳兴中学。曾任晋军上士文书、营书记长,临县小学教师、拒毒会总干事、财政局差务办事员。1936 年辞去公职专营商业。翌年当选为临县商会会长。1937年初冬,他接受八路军120师供给部赶制1万套棉衣的求助,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借用厂房设备、组织20多台缝纫机及其裁缝员工,很快完成了1万套棉衣的缝制任务,还缝制了5000余件棉大衣及部分棉被...
刘西林(图)     刘西林  革命歌曲  秧歌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刘西林,1919年生,河北沧县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 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演员、编剧、导演;1941年组建晋西北军区战斗平(京)剧社;1942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43年返回晋绥。创作了秧歌剧《逃难》、《夫妻拜年》、《劳动英雄回家》(与王炎合作)、《跳大神》,话剧《冲突》、《活路》、《回家》,眉户剧《张...
王修(图)     王修  宣传抗日  抗战救亡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王修,1908年生,山东省黄县东北隅村人。五四运动后,受到新文化新思潮和大革命的影响,反对旧礼教、旧传统。中学未竞,即弃学去东北谋生。九一八事变后,他回到山东黄县,在民众教育馆主办了《黄县民友》进步刊物,宣传抗战救亡运动,曾被视为“赤党”。七七事变刚一爆发,即弃家辗转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洪流。
冯直(图)     冯直  整风运动  配制炸药  抗日战争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冯直,1918年生,河北省保定市人。1935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组织派遣,赴京、津、唐等地组织同学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并亲自用小楷手写、刻制,积极协办保定地下党的刊物《保属火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保定市委委员,中共武昌区委组织部长,中共中央青委干事,晋西北青年工作考察团团员、青委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中共晋西区委委委员,青年干部学校主任,晋绥八地委青委书记,晋...
郁文(图)     郁文  宣传抗日救亡  抗日前线采访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郁文,1918年生,河北省满城县人。1936年3月考取北平成城中学,同年秋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北平郊区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主张,发动群众募捐劳军。北平沦陷后,离校赴延,进抗日军政大学第3期学习。1938年5月,转入中央党校。1939年2月结业后,分配到延安《新中华报》(1941年5月改称《解放日报》)社任采访通讯部主任。194年7月1日任《解放日报》社...
黄文洲(图)     黄文洲  反“围剿”斗争  长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黄文洲,1919年生,湖北省沔阳县马王庙黄家港(今仙桃市郑场镇黄家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1934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沔阳苏维埃政府总工会青工部长,红3军潜江警卫营、沔阳县独立师等部通讯员,红3军军部修械所副所长、所长。曾任贺龙、廖汉生、卢东生警卫员。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廖井丹(图)     廖井丹  革命活动  反帝大同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廖井丹,1914年生,四川省长寿县人。1930年考入成都西南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1年到北平“反帝大同盟”工作。翌年返四川,宣传进步思想,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再赴北平参加作家协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同年底进太原军政训练班第12连受训,被选为学生会主席。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绥陆军军士训练团第2团地下党支部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决死队第2总队大队政治主任,第5总队政治主...
力群(图)     力群  版画  木刻创作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力群,1912年生,山西省灵石县人。1927年入太原成成中学。1931年考取国立杭州美术专科学校。在鲁迅先生倡导的版画影响下,开始从木刻创作,并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是年10月被捕入狱。1935年出狱,于当年秋返回太原,到《艺术通讯社》工作。1936年夏去上海,在友人曹白所在的新亚中学创作了木刻《鲁迅像》,且通过曹白和鲁迅取得联系,得其指点和鼓励。同年10月鲁迅病逝,力群在曹白和日本友人池田幸...
马烽(图)     马烽  文艺汇演  散文  游记  小说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马烽,1922年生,山西省孝义县人。1936年考入孝义县立高级小学。1937年冬报取山西新军随营学校。1938年,参加山西新军政卫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军转战太行山、吕梁山。历任战士、副班长、宣传队员。后调到新成立的黄河剧社(后改名为吕梁剧社)担任党支部副书记。1940年春,赴兴县参加庆祝抗日民主新政权——山西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成立文艺汇演。后转临县、文水、汾阳、交城边山地区给部队和农村演出。同...
方彦(图)     方彦  游击战斗  记者  编辑  秘书  科员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方彦,1923年3月15日出生于山西省兴县城关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34年考入兴县中学。1936年至1937年在太原市上中学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军先锋队和山西牺盟会。1937年秋起任兴县牺盟会分会协助员、青年干事,牺盟会游击队工作员、通讯员、文工团团长、兴县“青救会”主任,中共兴县县委“青委”委员,兴县民先队副队长,兴县动委会干事、主任秘书、一区主任等职。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八路军1...
牛文(图)     牛文  抗日战争  美术创作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牛文,1922年生,山西省灵石县人。1937年考入国民兵军官教导二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其所在部队改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2纵队,屡经战火考验。1941年考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43年毕业后,返回晋西北,历任晋绥《人民画报》、《抗战日报》(《晋绥日报》)美术编辑,晋绥边区美协秘书长,曾从事大量的宣传、采访、组稿、编辑及美术创作与组织工作。1949年随军开赴四川。其代表作品有木刻《丈地》、《...
牛友兰(图)     牛友兰  抗日战争  减租减息  银行建设基金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30
牛友兰,1885年生,山西省兴县蔡家崖村人。当地富绅。1906年考中秀才,同年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1909年因病辍学返里,积极开创新学事业,办起国民高小。1925年又在县城创办晋西北地区最高学府——兴县中学,亲任校长。至1936年停办时共招收过8个班,培养了大批人才。抗日战争爆发后,山西牺盟会特派员余丕铎、米建书到兴县开展工作。他当即拿出100元银洋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并让其商店每月付给100元银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