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中国语言 外国语言 文学 艺术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文学 诗学相关记录183条 . 查询时间(0.093 秒)
叶燮《原诗》诗学思想研究述评     诗学  诗学思想  诗本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11/11
300年来,学者们对于叶燮《原诗》诗学思想的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清初、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这些研究有发展,有进步,不能一概否定。学者们对于《原诗》诗本体论的理论性质的认识,存在重大分歧,对《原诗》诗学思想研究方法,是反儒还是归儒,历史地位如何,以及《原诗》的成书时间等,也存有争议,本文分别对它们作了述评。
狂欢化诗学与逍遥游思想再比较     狂欢  逍遥  笑谑  否定  真理  世俗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11/3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庄子“逍遥游”思想,在对待程式化、定型化真理的态度上,对待世俗人生及其生存方式的态度上,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社会文化语境造就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品格。但在对所谓正统的、定型化的真理的否定取向上,二者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在巴赫金的理论中,这种否定取向叛逆性地表现为对民间笑谑文化的关注与认可。而在庄子的理论中,它则表现为无所肯定、无所“作为”,同时又入世顺物的“逍遥游”态度...
回忆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诗学功用。普鲁斯特将回忆分为“自主回忆”和“非自主回忆”:自主记忆是受理性支配、为实用所需的记忆,这种记忆剔除了感性细节,脱离心灵及情感的真实需求,不是审美的记忆;非自主记忆则是关于感性印象、心境氛围的记忆,它是形象性、情感性的因而也就是审美性的记忆。
狂欢化诗学与逍遥游思想再比较     逍遥游思想  狂欢化诗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11/2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庄子“逍遥游”思想,在对待程式化、定型化真理的态度上,对待世俗人生及其生存方式的态度上,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取向。社会文化语境造就了二者不同的理论品格。但在对所谓正统的、定型化的真理的否定取向上,二者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在巴赫金的理论中,这种否定取向叛逆性地表现为对民间笑谑文化的关注与认可。而在庄子的理论中,它则表现为无所肯定、无所“作为”,同时又入世顺物的“逍遥游”态度...
地景与想象——沧浪亭的空间诗学     地景与想象  沧浪亭的空间  诗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5/6
所谓地景(landscape),是人与地方(place)互涵共生而形成的一个情感性与意义性的空间。如果说地方是一个“有意义的区位(a meaningful location)”,是人类创造的有意义的空间,那么地景则着重于人在地方空间中,地方是观者必须置身其中,而地景定义中观者则位居地景之外。 地景透过一种观视机制与观视位置以观看地方风物,进而开启欲望的流动与情感的认同。人与地方的互为作用,演绎出特...
身体的诗学与政治——关于向京近作     向京  政治  诗学  身体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8/6
灵魂是肉体之监狱。在向京的作品中,我们遭遇到冲出灵魂监狱的身体,摆脱了奴役的肉身。它们是身体,是目的本身,而非达到目的的通道。它们不是任何意义的、精神的标志和象征,它们是无身份的身体,现实之外的肉身,是我们失而复得的乐园。在这个乐园中,你的身体,快乐而放肆的躯壳,它的内部传来身份不明者的歌唱、大笑和尖叫。
“诗为活物”之因的接受诗学辨异     接受诗学  诗为活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7/22
“诗为活物”为钟惺梳理《诗经》的流传、徙变所成之观点,主要阐明“诗”为“活物”的特性与成因。“诗为活物”说与西方接受诗学多有相似之论。然“诗为活物”说为中国古代诗学体系关于审美接受理论的一种独特创说,它与西方接受诗学在关于文学本体与“接受过程”的阐释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文章拟就“诗为活物”说与西方接受诗学的理论加以辨析,以期透过中西两种接受诗学的互照,抉发出中国接受诗学的奥妙精微之处。
范畴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得到了方法论意义上的自觉,并且带动了当时的研究,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深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整个学术和思想文化语境的变迁,范畴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质疑,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阐释向度的单一,尤其是一味地采取“以西解中”的诠释方法,从通行的文学概论教科书的概念和定义出发,寻找传统文论中的某一...
文化诗学:宏观视野与微观视野的结合     文化    微观视野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5/30
多年来我一直提倡文化诗学的研究思路。文化诗学的构想是:以审美评价活动为中心的同时,还必须双向展开,既向宏观的文化视野拓展,又向微观的言语的视野拓展。我们认为不但语言是在文学之内,文化也在文学之内。审美、文化、语言及其关系构成了文学场。文化与言语,或历史与结构,是文化诗学的两翼。两翼齐飞,这是文化诗学的追求。俄罗斯文论专家程正民深刻指出:“文艺学研究可以从历史出发,也可以从结构出发,但如果是科学的研...
诗歌与哲学——《拉弥亚》与济慈的诗学     济慈  诗歌  哲学  拉弥亚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3/20
在叙事诗《拉弥亚》中,济慈以戏剧性和梦幻般的情节,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展现出诗歌与 哲学之间的矛盾关系。纵观济慈的诗歌理论,在“消极能力”与“两个房间”学说中,诗歌创作过程和境 界的阐述理清了诗歌与哲学的关系。济慈最终找到诗歌与哲学之间的平衡点,诗歌以哲学为基础,却以灵 性和直觉超越哲学的羁绊。
庞德作为意象派的领军诗人,无论在诗歌创作上还是在诗歌翻译上都有开创之功,对现代英 语诗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庞德意象派思想所受影响源较多,汉语诗歌是其中重要一支。在 汉语诗歌里,庞德发现了汉诗独特的诗学思想和表现方式,这在许多方面与他自己努力构建的意象派诗学 相契合。庞德汉诗译著《华夏集》的创造性翻译充分体现了他的诗歌本质观和对诗歌表现方式的探索,这 本译著也成为中西诗学汇通的华...
南方想象的诗学——苏童小说创作特征论     小说创作  苏童  诗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2/20
一我相信,熟悉或喜爱苏童小说的人,都会在当下这个被许多人称之为“文学式微的时代”或者“技术主义时代”惊异于他的写作状态或叙事立场,惊异于二十余年来他对自己写作方式和品质特立独行的坚守。回望他的创作历程,我们会发现,或者说,会为他梳理出一条精彩而自然的文学、精神活动的轨迹:他极其自我地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先锋状态,超越浮躁、焦虑、复杂的90年代写作现场,翻过自身种种写作困境的栅栏,以自己的小说成...
清代初年大量涌现的清词选本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方式,这些当代词选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体现出了清初词家对于词体的反思与改造。清初词人推尊词体的用心反映出他们的文体自觉,而辨析词体的努力则集中反映出他们的文体焦虑意识,这种意识主要表现在对于诗词二种文体的比较上。通过“诗人之词”、“词人之词”等名目的提出与阐释,清初词人逐步建构起较为明确的选词观念,并在自身的选词实践中传达出他们重建词格的行动,从而使词体真正被...
《摩罗诗力说》与摩罗式崇高诗学     摩罗诗力说  摩罗式诗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1/20
《摩罗诗力说》(1907年)是鲁迅早期诗学的代表作。这篇在人类精神发展中探索救亡图存和改造国民性方略的诗论,既是鲁迅浪漫主义诗学与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也是充满民主革命热情、追求人本主义理想、号召思想革命的战斗檄文;既倡导“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摩罗诗派精神,也呼吁“自觉勇猛、发扬精进”的“精神界之战士”。从历史的语境看,此文融鲁迅的艺术创作思想与启蒙主义热情为一体,在诗学与政治的经纬坐标上,达到...
柏拉图的心灵诗学喻说     心灵  诗学  戒指喻  理想  灵喻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1/20
《理想国》的终极兴趣在于研究人的心灵。心灵既涉及生命形态,人类本性,也关乎道德修养。故此,柏拉图以善为本的诗学,实为心灵诗学,即心灵塑造之学。强调业报轮回,便是心灵诗学的法则;促进个人修为,则是心灵诗学的目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